纪实摄影是什么? what is documentary photography? 纪实摄影的根本或“初心”, 其实并不那么复杂。 真正意义上的记录, 发自内心的记录, 是在记录时没有风格的考量, 也没有市场的打算, 只是为了在场与记忆的记录。 这样的记录,信息密度大,情感浓度足,纯粹性也高, 也最是纪实摄影的根本或“初心”。 赵钢老师从92年开始,坚持四年 在大学期间, 他既是参与者,也是记录者, 26年后, 赵钢老师的‘新书’出版了, 这好像是一本新书,但其实也是‘旧的’, 不同年纪的人看到这些‘沉甸甸’的记忆, 都会有“怅怅然”的感触, 70后看到,倍感亲切,恍如穿越回到往日时光, 在90后/00后眼里,是那样的新鲜陌生。 你的大学, 是什么样子的? ![]() 对于很多人来说,关于大学的记忆是心底里最美好的一处地方,那是青春的驻留之地、灵魂的自由之所。若干年后,当生活的琐碎与沉重让人品尝到苟且的滋味时,幸好我们还有那个大学时代的青春记忆能让我们回味诗和远方的味道。 ![]() 摄影师赵钢带给我们的这本摄影作品集《我的大学》,让我感觉就像是小叮当的时光机,那些年,我们一起读过的书、做过的事、流过的泪、追过的女孩、经历的迷茫、收获的友情、分享的快乐,都再次一一上演。我觉得我们应该庆幸有赵钢这样一位摄影师,他以大学生的身份参与其中,又以旁观者的目光全面地记录了大学生活,他既有感同身受,又有摄影师的敏锐观察,最终我们得以拥有这样一份真诚的关于大学的影像档案。 ![]() 1、《我的大学》拍摄故事; 2、谈谈关于纪实摄影; 3、交流与照片点评 内容简介 翻开这本书,满眼都是青春的样子。 ![]() 本书是知名摄影师赵钢在大学时代完成的摄影生涯第一部作品,既有青年人的单纯与激情,也有成熟摄影师的独立意识和敏锐观察。赵钢从初中时代就一头扎进摄影,得到了著名摄影家王福春的指导,在进入大学之前就已明确摄影为自己一生的志业,他决心完整记录自己的大学生活。书中作品的拍摄时间贯穿了大学四年,以及毕业后的一两年,在漫长的拍摄过程中,赵钢既是大学生,又是“旁观者”,这种局内人与局外人的身份叠加,赋予了这组照片耐人寻味的丰富性。它摄取的既是一种感同身受的直接经验,却又经过了成熟专业的视觉语言的重构。 大学新生跨下中巴车的那一瞥怯生生的眼神、无所事事地站在暖气片上等着母亲替自己铺床的新生、暴风雪中监督同学晨跑考勤的班干部、上半身衬衣领带下半身短裤拖鞋拍简历照的毕业生、大学学费上涨后围着窗口缴费的家长、取消分配工作后人山人海的招聘会……《我的大学》记录了九十年代大学生活中的各种细微事件,并折射出那个时代将动未动、暧昧交织的变迁。在这些细致绵长的怀旧影像中,无数人记忆的阀门将被打开,体验一次摄影穿越时空的魔力。 ![]() ![]() ![]() 1992—1996年拍摄完成第一部纪实摄影作品《我的大学》。 1996年开始职业摄影,以自由撰稿人的身份为多家杂志拍摄图片故事。 2003—2005年任《新京报》摄影记者,拍摄《北京地理》系列报道。2005—2009年任《华夏地理》杂志(美国《国家地理》中文版)专职摄影师,2012年任《华夏地理》杂志特约摄影师,先后拍摄完成《故宫大修》《布达拉宫》《谁毁了我们的长城》《明朝》《景德镇》《中国蒸汽机车》《国宝山西》等30多个大型专题图片报道。 2012年开始成为自由摄影师,从事摄影教学和艺术摄影创作。 2015年任新浪网“拍照吧少年”大学生摄影工作坊专题纪实组导师。 2015年受邀担任新浪图片“摄氏2014”年度摄影师大典评委。 2016年任“雪花古建筑摄影大赛”评委。 2017年被聘为南方科技大学人文科学中心“摄影基础理论与实践”课程任课教师。 名家说 我是从九十年代读大学过来的,和赵钢是一代人。因此读他的图,也是怅怅不已。那种感觉是“明明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却似乎是自己的体验”,因此令人恍惚。 ——胡赳赳,作家, 前《新周刊》总主笔 今天的人们,可能再也不能理解“稀缺”对于影像艺术的含义,如前所述,由于影像的一次性,“决定性瞬间”的意义今天并未有什么显著的不同,但它无与伦比的魔力正在淡去。赵钢是由于“稀缺”而诞生的那个影像世界的守护者之一。 ——唐克扬,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 南方科技大学教授 在这场长达四五年的拍摄过程中,赵钢有着一种奇妙的双重身份:一方面他是大学生,与他的拍摄对象并无区别,在此意义上他是个局内人;另一方面,那个年代尚属稀缺的相机赋予他作为“旁观者”的权力……正是这种局内人与局外人的身份叠加,赋予了这组照片耐人寻味的丰富性。它摄取的既是一种感同身受的直接经验,却又经过了成熟专业的视觉语言的重构。 ——郑梓煜,《南方都市报》视觉中心 高级编辑、策展人 内页赏析 ![]() ![]() ![]() ![]() ![]() ![]() ![]() ![]()
周六下午
2:30-4:30 (6月30日) [ 地点 ] 大书智美学俱乐部 [关于大书智] 大书智美学俱乐部,追求以特别的空间和时间安排,增进艺术/艺术家和艺术守望者之间的相知、相融,促进个人、家庭、社区和城市对艺术的吸收、包容。 为此,大书智所做的,始终是在鼓励各类创作者,去无畏的尝试各种具有历史传承意义的美学观念和创作体验,让它们生动地融入这个时代的个人和家庭,进而融入我们所在的社区和城市。 大书智的英文为TyroTenet 来自两个单词 Tyro 初者 + Tenet 信念 这一个独特的空间 以平行于现世的场 如沙龙、创作、对话 去扭转时间的走向 让你,回到所见万事万物的原乡 你曾独有的模样 …… 大书智,让时光不一样 [ 直接咨询 ] 陈首余 135-2291-0068 王小树 159-1025-2805 [ 地址 ] 北京市西城区西什库大街31号院6号楼101室大书智美学俱乐部 |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VOGUETOP第一时尚)”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7926159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